【名师】复旦大学教授顾钰民:他上的思政课让学生听上瘾
发布时间:2020-11-17  [ 阅读:次  |  编辑作者: ]

43年来忘我奋战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教学最前沿,

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学术成就,

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。



名师聚焦


  顾钰民,复旦大学教授,博士生导师,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学部委员、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会副会长。

  

  主要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。出版科研专著10余部,重要学术论文130余篇,主编教育部、上海市统编教材4部,主持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9项。2009年获全国模范教师称号,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;2014年获得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。




名师风采


  一辈子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,一生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学,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顾钰民,43年来忘我奋战在马克思主义研究与教学最前沿,取得了一系列创造性的学术成就,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了重大贡献。他,科研硕果累累,著作等身;教学成果斐然,学生人才辈出,成为国内备受尊崇的著名学者。


既要重引领,更要触及灵魂


  1952年出生于上海的顾钰民,赶上了上山下乡,17岁时到安徽插队做了6年知青。1975年,他就读于同济大学思想政治专业,毕业后留校任教,之后又在复旦等校学习,于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。2006年,他调入复旦大学,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思政教学。

  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,顾钰民致力于为国家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未来学者。他要求学生要有自己独立的思考,既要坚守马克思主义理论精髓,又能紧跟理论创新和现实实践的步伐。他强调,思政课既要重引领,更要触及灵魂。“过去的讲课方式太老套,老师照本宣科,学生兴趣索然。”上了40多年的思政课,他悟出门道:注重解释力,是“课堂思政”吸引学生的妙招。

  

  在讲到改革开放成就时,他列举了当时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,为什么改革前农民没积极性,而改革后我们的农业就大发展,他用深刻的、有说服力的实例,来分析体制改革的必要性。年轻的学子们对改革之初的状况几乎一无所知,老师用学生闻所未闻的实例分析解剖,让学生听得入神。

  

  鼓励学术争鸣是顾老师教学的一大法宝。在顾老师的课堂上,学生们常常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,老师在认真解答疑问后又会反过来再次发问,一来一往中,调动了学生的兴趣,也引导学生更深层次地思考。顾老师常常强调,做人文研究要关注现实问题,要以问题为导向,别人做过的研究,要想想还有没有不周的地方可以补充;别人没有做过的研究,更要思考全面。




  在教学过程中,他结合学生思想实际,把教材中的理论内容与现实问题有机联系起来,激励了同学的参与度和积极性。

  

  十九届四中全会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,有些学生疑惑不解,我们今天为什么发展私有制?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消灭私有制理论呀。顾老师针对学生的困惑层层分析: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时代化,我们不是抽象讲马克思主义,100多年前的马克思理论,需要与时俱进,必须与中国的实践相结合、与时代发展相结合,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才更有生命力。

  

  严谨却不古板,深刻又不乏幽默,他让“刻板”的思政课面目一新。“最难讲”的思政课获得了学生的认可与青睐。不用点名,不用抽查,课堂上,学生不玩手机,不开小差,完全融入到他的教学情境中。

  

  顾钰民领衔的基于实效性的《概论》教学改革项目,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。他的思政课程深受大学生欢迎,他悉心培养了近百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领域的硕士生、博士生,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输送了生力军。


学生眼中的神仙导师




  2014年,顾钰民突发脑溢血,倒在了工作岗位上。经紧急手术从昏迷中醒来后,他过问的第一件事竟是学生的论文写得怎么样,做的第一件事是在病床上为学生批改论文。

  

  出院不久后,顾老师就坚持回到了挚爱的课堂上给博士生授课,尚未痊愈的他在课堂上依旧神采飞扬。虽然受手术后遗症影响,只能够用一只右手缓慢打字,但他依然笔耕不辍、诲人不倦。

  

  近日,记者赴复旦校园采访,目睹了顾老师坐在轮椅上指导两位博士生的场景。学生刘思帆告诉记者,在她眼里,顾老师堪称“神仙”导师。20199月,她如愿成为顾师门的一员。这是位“爱争论”的老师,遇到意见相悖的问题,他都会“撸胳挽袖”与他人争论。从顾老师与学生无休止的争论中,她渐渐体会到学术争论不是意气之争,而是打开学术创新之门的秘钥,在不断的争论中,“事越辩越清,理越辩越明”。

  

  他是位“急性子”的老师,常常“催”着学生成长。他总是催着学生看完热点找问题,找到问题定题目,有了题目催写论文,他经常熬夜用一只手在键盘上敲打帮学生逐字逐句修改,有一篇论文,老师反反复复改了7稿。

  


  


  教书育人是他生活的头等大事。顾钰民将毕生的心血倾注到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思政教学中。孔子的学生曾这样评价自己的老师:“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,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”顾钰民就是这样一位受学生爱戴的长者,他身体力行诠释了老一辈教育、科研工作者的担当与风骨。










来源:劳动观察

作者:孙明敏




Copyright©2014    复旦大学工会    地址:上海市国年路275弄7号    电话:021-65643314    传真:021-65644678    邮编:200433    邮箱:gonghui@fudan.edu.cn