司徒琪蕙:工会是一所“大学校”,也是一个温馨的家
发布时间:2021-01-20  [ 阅读:次  |  编辑作者: ]



本期(第 30 期)嘉宾:司徒琪蕙


【人物简介】



司徒琪蕙

  196110月生,副教授。复旦大学法学硕士毕业。19847月参加工作,任复旦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教师。1997年起历任复旦大学工会委员会委员、常委、兼职副主席。2007年起,历任复旦大学工会专职副主席、常务副主席兼妇委会常务副主任,上海市教育工会第九届、第十届委员会常委、兼职副主席,上海教育妇工委委员、兼职副主任,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第四届委员会委员,杨浦区政协第十三、十四届委员,上海市第十三、十四次工代会代表。现任复旦大学党委巡察工作办公室主任。


【访谈实录】


  2007年初至2012年上半年,我担任复旦大学工会专职副主席。其间,我跟随当时的复旦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袁继鼎,尽心尽力建设教育工会,为全校教工谋划更好的服务。从由老教师带教青年教师的“拜师结对”活动到延续至今的为教师提供免费法律咨询,我在“常做常新”中不断学习与成长,积累工作经验。

  2012年下半年,我正式从袁继鼎老师的手中接过“交接棒”,担任复旦大学工会常务副主席。新的头衔意味着新的使命,我的职责又重了一分。工会的工作又杂又碎,既要脚踏实地、勤勤恳恳,又要积极动脑、抓住机遇,更要用心做事、真心待人。如何在传承前辈的基础上不忘初心、继往开来,将教工活动中心打造成一所服务于全校教职工的“大学校”,让他们在这里拥有家一般的归属感,是我和我的团队一直在思考、在尝试的事。

  2020年下半年,因为工作变动,我离开了我深爱的、耕耘多年的岗位,虽心存遗憾,但更多的是心怀感恩。即便如此,我也会常“回家”看看,期待它绽放出新的姿态与光芒。





把握时机,

拓展、修缮“教工之家”


  2013年,毗邻邯郸校区工会俱乐部的“南区一条街”面临拆迁,当时工会俱乐部正处于设施陈旧、场地简陋的窘况,为了丰富教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,在这关键时刻,我和我的团队经过商议,向学校提出了“收回原出租场地,规划原步行街空置房,并对原有活动空间进行修缮”的建议,并得到了上海市教育工会的资金支持。

  在两年的修缮和改造后,20155月校庆前夕,原本的“南区一条街”悄然转型为复旦教职工活动中心,成为了复旦7500名在职工会会员和所有退休教职工健身、休闲娱乐的好去处。

  乒乓房、阅览室、棋牌室、多功能厅、健身房、教室、法律咨询中心、展览室……本着简洁实用为原则,新建成的教工活动中心,较之原有的“工会俱乐部”,功能更为齐全、活动室的种类更为多样,能够更好地满足广大教职工的需求,并且在细节之处尽量为会员们提供更周到的服务。

  为了防止打球时的光线干扰,乒乓房的墙面粉刷以深色涂料,窗口也设置了挡光的窗帘,确保体验感。为了方便教职工在体育锻炼后能够继续进行科研、教学和行政工作,活动中心设置了淋浴房,可供数名会员同时使用,换衣间还安装了空调确保冬季保暖。为了照顾年长教职工,路面上轻微落差之处都砌成了斜坡,防止摔倒。不仅如此,我和我的团队在监工时,就让工人将所有的地面都铺设防滑地砖,防止雨天路滑;我们还专门为中老年会员购置了运动方式较为温和的健身器材……

  除了拓展邯郸校区工会的活动空间,我们也挖掘潜力,将工会服务范围延伸至各个校区。我们修缮了枫林校区工会活动场地,增配健身器材,新增阅读区域;更新了张江校区教工活动中心卡拉OK音响设备,装修瑜伽房并投入使用;设立了江湾社区工会、妇委会办公室。

  工会的环境设施变好了,管理制度当然也得优化。我们根据教职工“生物钟”重新调整了教工活动中心的开放时间:周一至周六全天,寒暑假则为每周的一、三、五。我们变收费控流为预约管理,凡是工会会员和退休教职工,只要凭借一卡通或其他有效证件,就能免费进入活动中心,使用设施。此外,我们还主动对接“三全育人”综合改革任务要求,向全校基层工会实行免费开放的基础上,从周一至周日全天候为学生免费提供活动场地与服务,为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出一份力。

  其实在我心里,更愿意把教工活动中心称为“教工之家”,因为它是工会服务群众、凝聚教职工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复旦精神的家园,同时也是教职工们集体智慧的结晶。

  工会对所有场馆的功能设置都经过了细致的教职工需求调查,整个建设和完善的过程中也离不开教职工们的群策群力:教室的桌椅是总务处从光华楼闲置物品的仓库里调来的、健身器材的选购离不开体教部老师的指点和帮助、法律咨询室则归功于法学院老师的义务奉献、前文提到乒乓房装修细节也都来自教职工的建议……

  我曾和我的团队说过,“这个家主要是为大家服务,给大家带来便利,大家对这个家才会更有认同感,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一起建设它。”未来,活动中心建设将有二期工程,或将为女性教职工设立专门的活动场所,为全校教职工提供一个更温馨、更美好的家园。


建设文化,

工会也是一所“大学校”


  我知道,工会只图“金玉其外”是不行的,自我接任的第一天起,我就十分注重工会的内在建设,希望工会能成为一所提升教职工修养、为他们带去文化、艺术、知识与思想的“大学校”。这些年来,我和我团队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,围绕年度主题,以活动为载体,多层次、多角度地把思政工作融入活动的各个环节,多平台、多渠道搭建育人工作的文化阵地。

  工会成立了书画篆刻研究会、戏曲社团、集邮协会、摄影协会等文化社团,结合国庆、校庆、纪念原上海医科大学创建90周年等年度重要时间节点,举办了书画展、集邮展、摄影展和沪剧、越剧、京剧、评弹专场演出等一系列文化活动,以诗文、歌曲来歌颂党、歌颂伟大祖国的光辉成就,以笔墨、篆刻来描绘祖国大好河山的瑰丽壮美,以画笔、镜头来记录校园内教书育人的生动场景。

  为减轻教职工的压力,根据教职工所需所求,我们外聘教师,开设瑜伽、舞蹈、尊巴舞、NTC等适合不同群体教职工的培训课程。每年“六一”前夕,我们组织专场亲子活动,让教职工及其子女共同度过欢乐的亲子时光。我们还为单身青年教师搭建交友平台,与杨浦区工会、杨浦教育工会联合组织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“交友大作战”活动。

  近几年,工会的教职工群体活动辐射面扩展至校外,也办得有声有色。我们联合各个平台,开展了飞镖、跳长绳、乒乓球和羽毛球团体赛等传统赛事,以及健美操比赛、校园定向赛、不同主题的健走活动等。

  我们在“走出去”的同时,也将文化“请进来”。其中,每年的“高雅艺术进校园”活动备受欢迎,沪上文艺团体受邀为教职工献演了多场文艺演出。上海京剧院、国家级非遗项目——海门山歌先后来到复旦演出,上海越剧院红楼剧团、上海戏剧学院、上海青年京昆剧团等为复旦师生献演“中国梦•复旦情”沪剧折子戏、京剧《乾坤福寿镜》全本、京剧程派经典《锁麟囊》、越剧《梁祝》等,为复旦师生员工献上了文化大餐,让大家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提升了文化素养。


润物无声

从“微课堂”到“云微课”


  2017年,我和我的团队做了一个重要的决定,那就是开办“微课堂”。如今,“微课堂”已是复旦大学工会的特色群众性文化项目,每周二中午举办一期。通过“复旦教工活动微课堂”预约平台,我们做到了每月有讲座、每周有活动。“微课堂”内容简洁实用、富含文化特色,自20175月开办以来,已举办线下活动六十多期,吸引了近三千人次教职工现场参与,场场爆满,反响热烈。

 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,“微课堂”暂时停摆,但广大教职工的精神文化需求变得更加迫切。2月,我和我团队迎难而上,在家开视频会议策划方案,及时调整工作思路,利用复旦大学工会微信公众号“复旦教工”平台,采用“视频直播+回看+互动”的形式,将“微课堂”从线下搬到线上,以“云微课”的形式再次与教职工相见。除原来每周二中午的课程外,“云微课”还增加了每周五中午的课程。自3月上线以来,“云微课”共举办三十多期,吸引了6000人次教职工在线观看,参与人数成倍增长,也有效解决了线下课程抢课难的问题。

  疫情期间,作为“教职工之家”的工会也在大后方服务和守护全体复旦教职工。在与教职工的交流中,我留意到卫生防疫、网络教学等都是他们迫切关注的问题,于是我们以教职工需求为导向,围绕防疫和网课设置“云微课”内容,从“个人、学校、家庭、国家”四个维度出发,设计了“教学辅助”“传统艺术手作”“健康保健”“生活妙招”四类课程,在及时帮助教职工增加防疫知识、学习课技能的同时,提升教职工德智体美劳综合素养。

  “云微课”是战“疫”特殊时期的特殊形式,也是工会在信息时代的新实践。在我看来,无论是“微课堂”还是“云微课”,这都只是载体,其灵魂则是贯穿课程内容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温度。工会工作只有围绕中心、服务大局才有作为。在党政所需、教职工所盼、工会所能的领域找准服务着力点,服务育人,为学校“三全育人”工作添砖加瓦。











来源:教师博雅


Copyright©2014    复旦大学工会    地址:上海市国年路275弄7号    电话:021-65643314    传真:021-65644678    邮编:200433    邮箱:gonghui@fudan.edu.cn